close

就像現在的隨身聽一樣,卡式隨身聽也曾風靡過好一陣時光,當時我正值青少年時期,自然對這些設計變化多端的小機器留下深刻的印象,在求學過程中也買過幾台,聽錄音帶或收音機伴我渡過青少年歲月。

幾年後,這些機器都被收起來,幾次整理也都在丟與不丟中留了下來,之後抱著反正拆壞也沒損失的想法,加上偶然在網路拍賣中見到一樣的隨身聽,就買來拆修,開始我的懷古之旅;卡式隨身聽盛行時正值景氣好,各廠商也都投入成本競相研發各種機型,除了第一眼會讓人注目的外觀,還有高超的電子技術和精巧的機械結構,這些是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之處;我並不是電子相關科系,對於電路及上面的零件所知有限,大部分能做的就是清潔內外以及更換隨著歲月而鬆弛的傳動皮帶,再觀察運作不順的地方,儘可能讓它回復正常。

第一台拆開的機器是PanasonicRQ-S55V,後來發現RQ-S全系列都是一樣的機械結構,甚至在少部分RQ-SX系列的機型仍然使用,個人認為這個結構的動力傳輸的過程過長,齒輪承軸過多損耗動力(所以在大部分RQ-SX系列採用了新的機械結構),但在正常狀況下並沒有很大問題,可算是穩定耐用的結構,機身厚度也可控制在一定範圍內。

RQ-S55V機心

DSCI0894.JPG

這一系列中有些使用FINE GAP HEAD,放音音質很好,但在結構設計上採固定式磁頭,幾乎都逃不過磁頭上方簧片變形問題,使得錄音帶上的壓帶棉被頂開,正轉放音聲音變得暗沉,狀況稍好些是正轉放音左聲道聲音暗沉,這應該是當初設計上沒料想到的問題,Panasonic磁頭模組幾乎都是金屬結構,應該是很耐用的。

RQ-S55V磁頭

DSCI0165.JPG

RQ-S55V前方面板是收音機、時鐘、定時器功能,按鈕有些複雜,蠻有復古風味。

DSCI0162.JPG

 

之後陸續收集了一些,各種不同顏色、外觀、設計...

RQ-S15簡單的外型,機身上方的按鈕,輕薄的機身,恰好夠用的功能,現在看還是很經典的,面板上的曲線是特色;內部電路板應是與RQ-S55V共用的。

PICT1812.JPG

RQ-S7D全功能型,機身上方的按鈕,有種舊式手提收錄音機的感覺,前面以銀色長型按鈕及彩色字樣點綴

PICT1796.JPG

RQ-S7D內部,收音機電路板做在正面蓋子,增加一些厚度。

PICT1797.JPG

RQ-S70正面,全金屬機身,正面打開同時會下降,方便取放磁帶。

PICT1773.JPG

RQ-S70背面及線控,內凹的按鈕避免放置時的誤觸及磨損。

PICT1840.JPG

RQ-S90R,錄放機型,沒有收音機,兩段走帶速度可調。

PICT1790.JPG

RQ-S40

PICT1791.JPG

RQ-S50V,收放音機型,所有功能連螢幕都在同一面,減少厚度。

PICT1807.JPG

RQ-S50,有別於一般的顏色,快速選曲是重點。

PICT1808.JPG

RQ-S65正面,亮面烤漆,特別標示FG AMORPHOUS HEAD

PICT1822.JPG

RQ-S65背面,有兩段DOLBY NR

PICT1826.JPG

RQ-S75及線控,採觸控鎖定方式。

PICT1834.JPG

以下幾張合照

PICT1801.JPG

PICT1802.JPG

PICT1817.JPG

Panasonic卡式隨身聽外觀上基本類似,但細看之下還是有變化,初期機型質感較好,隨著編號上升,功能就越多。

下一篇:我的卡式隨身聽懷古之旅~~~(2) Panasonic RQ-SX系列

以下是自行整理的功能一覽表:

相關連結:

Panasonic RQ-S series walkmans - complete step-by-step repair guide

パナソニックのヘッドホンステレオ

arrow
arrow

    ve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